Education can function to aid an individual in his or her personal development.
教育可以用來幫助個人的個別發展。
Attendance in college, for instance, can lead to an appreciation of "culture" in its more limited sense, such as a love for music, art, and literature.
例如,以狹隘的定義來說,上大學可以引導"文化"欣賞,像是對音樂、藝術、或文學的喜愛。
Also, education has been found to alter a person's values and attitudes, to increase tolerance toward minorities, raise political interest, and produce a greater concern for civil liberities.
再者,有人發現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與態度,增加對弱勢族群的容忍度,提高政治興趣,並形成對公民自由權更大的關懷。
Being a high school dropout is more serious problem today than in the past becuase of the rapid disappearance of unskilled occupations.
因為非技術工作的銳減,高中輟學生比以前的情況嚴重。
The dropout's chances for unemployment are therefore quite high.
中輟生失業的機率因此相當高。
Since most dropouts are from low income or low class backgrounds, efforts have beed mad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因為大部分的中輟生社經背景較差,人們試著改善弱勢族群的教育。
------------------------------------我是分隔線------------------------------------
以上是我在某研究所的考題看到的文章,從裡面可以看出「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何其重要!
但是,據我所知,我們的教育也在「M型化」,成績呈現M型,學歷也是M型!
不管是大學學力測驗結果或是國中基測結果,成績的分布呈現雙峰現象,也就是說,成績好壞差異極大,特別表現在「數學與英文兩科」。高分者成績更高,人數也略有增加;但是低分者成績更差,而且人數大增,呈現M型的分布。學測成績的兩極化,似乎呼應了經濟上的兩極化,亦即經濟上M型分布的現象也發生在教育領域。但是,教育是維持社會公平的基礎,當學生的入學機會隨著學測成績的兩極化也形成M型分布,這意味著我們的下一代進入社會的機會不再平等,對社會所產生的衝擊,恐怕要比經濟上所得或財富的兩極化本身更加嚴重而深遠。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把錢花在教育,那就會把錢花在蓋監獄」,這樣的隱憂,我們不得不加以重視!!
經濟上的M型分布與學生成績的類似分布是否有所關聯?如果有,而且是一種因果關係,那麼問題就更加嚴重。因為社會機會的不平等會產生就業所得的不平等。如果所得不平等又反過來造成就學以及隨之而來社會機會的不平等,那麼,不僅不平等的現象會持續下去,而且不平等的族群也會遺傳下去。也就是說,社會的階級流動將會停滯。社會不但不平等,而且這種不平等並非源自個人的努力不同或其他偶然性的因素,而是源自不合理的體制導致貧富地位代代相傳。
如此一來,這樣的不平等就是一種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
許多跡象都顯示經濟的M型分布局決定了學生成績的M型分布。
經濟地位在M型分布的底層,學測成績也多在低層。且舉一例。台大曾經設立清寒獎學金,卻是成效不彰,因為在不是十分苛刻的條件下,居然只有幾十位同學合格申請。換言之,在兩、三萬名台大學生中,清寒學生不到百人,可見貧窮學生進台大的比例何等的低。這和早年貧窮如陳水扁者大量就讀台大等名校,相差不可以道里計。早期台灣貧窮人家,還可以靠培養子弟受到良好教育而往上流動,但是這種階層流動已經悄悄地被阻塞住了。這種階層流動停滯的出現,是台灣教育最令人擔憂的變化。它將導致不公平的社會關係將被複製,而且是必然地被複製,個人的努力起不了多少作用。更糟糕的,這個變化是悄悄的,未曾受到社會足夠的注意與防範。
正如M型社會是新自由主義的產物,M型教育成果也是新自由主義的後果。十多年來,台灣的教育改革,儘管推動者滿懷理想,其背後的意識型態卻是深受新自由主義的影響。早期教改高唱入雲的「鬆綁」,正是新自由主義的基本教條。把教育市場化、商品化,必然導致教育機會以及教育效果的兩極化。學測成績的M型分布,說明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已經宰制了台灣的教育。
(以上某部份資料參考於立報社論)
你看看各大學都開了什麼樣的教育課程?EMBA,碩士行管班,推廣教育,在職進修等等五花八門的課程,而這些課程的學分費高的驚人!!如果你沒有銀兩,怎麼拿到「學位」?
不僅是私立學校搶錢,連公立學校都搶錢搶的兇!!說好聽一點是「回流教育」,說難聽一點就是「賣學位」!!
我看到現在的碩博士生,裡面有一大部分都是「家境不錯」,何謂「不錯」?就是家裡不需要你賺錢貼補!這些人可以不用工作專心唸書,你說這種事怎麼有可能發生在中低收入戶?賺錢都來不及了,哪有可能閒閒去唸書?而且,這些碩博士生不僅不用賺錢,而且還可以每年出國,出國錢哪裡來?當然是家人免費提供!這些碩博士生,就是時下最流行的「啃老族」,反正家裡有錢供養著,可以不愁吃穿,也不用煩惱找工作的事情!
我不是在批評這些有錢有閒的碩博士生,重點是「M型教育」正夯,如果你沒有錢,不用想拿學歷當門面,了不起大學畢業,你就得開始還你的就學貸款了!!現在申請就學貸款的人何其多,多到你不敢想像!我就有同學唸研究所是用就學貸款或是申請低收入戶補助的,能唸到研究所真的很不容易,而且他們唸研究所也非常不輕鬆,工作壓力跟課業壓力,有時還要處理家裡的債務,他們有的會延畢,有的畢業了正在還款!
社經地位低的,在碩博士並不多見,我舉的例子都是硬著頭皮努力拼下去的,而且那些用就學貸款的,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貧窮!他們至少都還「活的下去」,家裡急需用錢的,還能借什麼錢?趕快去工作才要緊,肚子吃不飽了,你還會有心唸書嗎?
看看這則新聞,或許有的人又會牽扯到藍綠,但這樣的現象,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什麼都想成意識型態,或是跟藍綠牽扯上關係,那M型教育的惡化,會以倍數惡化!!!
抗議學費調漲 學生火大吶喊 2008-07-09 22:35:02
【立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教育部本週五將公布大學學雜費調整名單,日前教育部掌鄭瑞城重申:「學費漲定了!」,這讓不少學生「火大」,組成青年火大聯盟,召集北、中、南學生到教育部前抗議,希望凍漲學雜費、放寬助學金門檻。
「一出社會就背債」、「我要上學」、「我要抗議」,約20餘名學生昨天在教育部集結、吶喊口號,希望能扭轉大學調漲學雜費政策。青年火大聯盟執行長沈志霖憤怒表示,物價都在漲,教育部此舉無疑「火上加油」。
聯盟主席曾琮愷大二開始辦就學貸款,現在念到文化歷史系碩士班,累積的負債很可觀,加上天天桃園台北通勤,學雜費再漲下去,日子真的快活不下去。他強調,根據試算公式,今年的漲幅只有1.43%,他不懂為什麼連去年的也要一併調漲,簡直就是讓大學「趁火打劫」。
中部代表施同學剛從東海大學行政系畢業,但學雜費不斷漲,教學品質與設備卻沒有更新。據他所知,很多中部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只好委曲求全選擇就讀離家近的大學,放棄能念更好學校的機會。
到場聲援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表示,教育部長鄭瑞城一再重申,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使用者應該付費,但為什麼連去年沒漲的也要一次漲足,難道官員都沒看到民間疾苦,物價飆漲已經讓基層老百姓快活不下去,而大學生一畢業就要背數十萬負債,教育部高官都沒看見。
現場接受陳情書的高教司長何卓飛解釋,不是所有學校都可調漲,他保證會有不少學校因評鑑成績不佳遭調降學雜費,日前公布的是「學雜費調整方案」,不是外傳的調漲方案。政務次長呂木琳也到現場向學生說明,審議委員有通盤考量,他也暗示,調降學雜費的學校不少,請學生放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