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
http://www.csie.nctu.edu.tw/~jglee/teacher/heart.htm
心經原文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摘自:
http://www.configsys.com.hk/sumging/
意思:依照「般若」的妙法修行,便可度脫生死煩惱的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彼岸,證獲不生不滅的真心實相的境界,此乃般若菩薩的自心內證。
「般若」──心密也。乃般若菩薩之心密,此菩薩成佛的心得。
「心」──身密也。一個人的身體,無此肉身不能修行,此亦佛身也。
「經」──語密也。演說的經文,通過言語來表達開悟之道。
「般若心經」──三密(心、身、語)加持之意。
不要理宿世積下多少業蘊因果,由即時做起,以一個菩薩做模倣的代表,想他所想的東西(心密),結他的手印行他的善行(身密),並說他說的話,唸他唸的真言本誓,這樣便可以慢慢將你的本性,由業蘊處解放出來,投入一個新的模式之一,此乃「般若心經」四字的真髓也。
因此「般若心經」不是一篇死解死讀的經文,而是一篇行動的經文。

「般若」一般的解釋,是「智慧」,但「智慧」祇能描寫「般若」的表面,不能完全透徹地解釋這二字的神髓,因此「般若」不直譯為「智慧」。
「般若」是指一個人非以肉體感覺器官所論定出來的真實智慧,而以人的靈性所體會的正智慧,稱之為「無漏智」,這包融的宇宙真理,這才是「般若」
所以你我皆有「世間智」(智慧也),但不是一定有「無漏智」(般若也)。
但得到「般若」,非要你拋開一切世間智,就可以得到,反之,要盡得「世間智」才可達到「無漏智」。
人要修習一切世間智慧,通過聞、思、修三個境界,才可以慢慢達到靈性的體會,亦即是「般若」境界。因此「世間智」乃造船之木,「無漏智」乃渡我們到快樂淨土之船,無木不能成船。無世間智亦即無「無漏智」。

世間智要去領悟,才可以開竅!所以「般若心經」是加速我們看透萬物真相,而比別人更快地活得更快樂的無上方法。
「般若心經」已被證實可以通過誦讀,令人精神集中腦活神通。人腦一活,所有的智慧都來了,決斷也英明了,自然選擇正確行起大運來。

「波羅蜜多」
人是演員,來到這生要演這個角色,既是演員就應有演員道德,盡量將自己的戲演好!
但偏偏人是自找麻煩的動物,總在妒忌人家演的角色,自己出場演小兵,總在妒忌人家演皇帝的。
結果舞台亂了,因為小兵搶了皇帝的戲來演。
好的戲,要靠每個重視自己崗位戲份的演員,去演好自己的戲份。
人要將自己應做的事做好,獲得圓滿成就是最大的成功。
因此不要談宗教,也不要談到外太空去,將自己的本份做好就是人生了。
成就一件事,從開始向自己的目的地出發到完成,印度人就叫做「波羅蜜多」。
因此「般若波羅蜜多」,就是說依照菩薩成佛的心得,從茫茫苦海中解脫生老病死苦,到達永恒的快樂,這過程就是「般若波羅蜜多」了。

體行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在力行六度波羅蜜時,尤其是在力行佈施,是不能有目的,行佈施時,更不能以追求名利、地位、福報為目的,這才是真正的佈施波羅蜜,佛陀有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佈施」:可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所謂「財布施」:就是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去幫助疾病貧苦的人或需要幫助的眾生。外財是指捐錢,內財是指作義工。「法布施」:將所習得的真道、真法及智慧,勸人修善止惡、習真理,使人明白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自動自發來修行。「無畏布施」:給予別人愛心、增加其自信心,解除別人的恐怖和畏懼之心。 

「持戒」:就是要守法,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律法,如佛教的戒律,五戒、八戒、十戒、菩薩戒等,都是很好的戒律法則,一定要遵守律法,才不會造業,才能做得圓滿,尤其是要戒邪淫、貪財、貪色。 

「忍辱」:修行人若能經常修忍辱、行慈悲喜捨,縱使遇上不順心或不如己意的事,也不會生嗔怒嗔恨心,能淡然處之,在心裡面也就不會有執著煩惱。 

「精進」:專心專一,努力學習成長,簡單來講,就是持續不斷勤奮的去修持力行,如此才能有所成就,所以精進能去除人的懶惰懈怠的習性 

「禪定」:心無雜念,不為俗物迷惑顛倒。禪定能除去散亂。

「智慧」:又稱為般若智慧,可分為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等三種般若。
一、文字般若:透過經典書籍,能讓人明白宇宙人生之真相真理,建立正知正見之觀念。
二、觀照般若:透過反觀自照,悟得之智慧,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依理去體行實修,化解煩惱執著。
三、實相般若:能破假證真,明心見性,親證實相,即為實相般若。 

[白話文翻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觀察真理,獲得解脫者的所有菩薩,修行精深達到超越生死的無上智慧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自己看到自己由五種組織(色、受、想、行、識)堆積而成,且全是空的,隨即可使所有痛苦消除。
「色蘊」不是顏色的「色」,也不是男女間的「色」,凡是有形質有障礙者叫做「色」,佔有空間及會變壞的,可說是物質。
「受蘊」就是領納外界所起的感覺,凡肚餓、煩惱、冷熱、頭痛、腿麻就是「受蘊」。
「想蘊」是思想,第六意識的思想。
「行蘊」是川流不息的第七末那識,是生命的本能活動,因緣和合、字宙運行、靜坐妄想等都是行蘊。
「識蘊」是第八意識,即阿賴耶識,永遠不會壞滅的根本識,本來真如佛性,因一念之差而自尋煩惱,成了輪迴因果。因為五蘊是一切眾生造業受苦的總根源,現在既空了它,自然一切苦厄不再存在。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修行者呀,形體與空無異,空與形體無異
舍利子有多個解釋。其一為屍體不爛的部分,叫「舍利子」。其二為佛陀的大弟子,他以智慧第一,此經談智慧,故以他名為代表,因此舍利子三字,實結論為所有的修行者。
「色」雖然是明顯現著,但它是因緣和合的虛妄假相,並無實體也無自性。
「空」是一些東西也沒有,故「色」與「空」沒有分別。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形體就是空,空就是形體、感覺、想望、行動、知識,這些與空的情況,完全相同色蘊既是與空無異,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是空的。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修行者呀!所有終極的的東西,都是空的模樣,既無所謂產生,無所謂污染,無所謂清淨,無所謂不足,無所謂滿足。
「諸法空相」那是說一切五蘊等妄相空去之後,就出現真心顯現也就是般若實相,也就是真如佛性。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因此空裏面沒有形體,也沒有感受,想望、行動及意識,更沒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及心,也沒有形狀、聲音、氣味、味道,可觸摸的東西及心所認識的一切。
「無眼耳鼻舌身意」四句是說十八界皆是空的。眼耳鼻舌身意叫「內六入」,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外六入」共十二入。由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內六入與外六入相接觸,生出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十二入加六識為十八界,此乃彌勒菩薩之自內證。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沒有視覺的世界,也沒有心所認知的世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沒有迷失,也沒有迷失的窮盡,沒有衰老及死亡,也沒有衰老及死亡的窮盡。
這段語是說十二因緣也是空的。十二因緣是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五色、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這是眾生輪迴的由來。
因緣,因是起因,如種子,能生出東西。緣是助緣,幫助因成果者。避免惡緣惡因,促成善緣,才可完成菩提。「無明」是不了解真理,煩惱頓生。「盡」就是消滅,不但無無明至老死的流轉,也不必把無明至老死消滅去,因為這些本來是空的,若證得般若實相,自然不必消滅就消滅了。 

無苦集滅道

沒有痛苦的根源,也沒有消滅或達到痛苦的途徑。
「苦集滅道」叫四聖諦,諦是真實不顛倒的意思,四聖諦是四種真理。
以上四諦總說是這生死等苦實在是「苦」的,這個「苦」是從貪瞋癡等煩惱招「集」而來的,想達到寂「滅」解脫安樂的境界,應該要修「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沒有所知,亦沒有所得,因為一無所得之故。
本來沒有的東西,現在忽然得到,才叫「得」!妙性真如是本性,個個都有的,還需要去得嗎?所以叫「無得」。你已具備了一切,還有甚麼再要得的?這是自性清淨如來(觀音異名)之自內證。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多故 心無罣礙

修行的人因為依照菩薩成佛的心得往目的地走去才能使人達到菩薩超越生死的無上智慧,能不受思想蒙蔽而做成障礙。
「罣礙」是不得自在,我們凡夫因為不瞭解空的道理,生出種種的妄心,整天念頭動個不停,沒有一秒鐘的安息,所以有罣礙,不能自在。 

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因不受思想蒙蔽的障礙,才可沒有驚恐之心,離開一切足可使人迷亂的東西,徹底到永恒的幸福彼岸。
凡夫沒有智慧,會常常生起不合道理的念頭,所以感覺有障礙。菩薩依般若波羅密多的妙法修行。
障礙屬「業」、「恐怖」屬「苦」、「顛倒夢想」屬「惑」,因為有惑就造業,因為造業才受苦。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所有成功修行者,均憑菩薩成佛的心得往目的地走去,到達最高、最真、最完滿的開悟境界。
「三世諸佛」是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統稱,「阿」的意思是無,「耨多羅」的意思是上,「阿耨多羅」合起來就是無上。「三」的意思是正,「藐」是等,「菩提」是覺,「三藐三菩提」加起來是正等正覺。整句加起來是無上正等正覺。
「正等」是真正平等,沒有邪見偏見。「正覺」是正確的覺悟,不為「惑業苦」所迷。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因此,依照菩薩成佛的心得往目的地走去,是聲聞行者的真言,是光明的真言,是緣覺行者的真言,是最頂尖的真言,是大乘行者的真言,是無可比較的秘藏真言,可憑此消滅一切痛苦,絕不虛假,十分真實,此段稱為總歸持明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因此要達到無上智慧(依照菩薩成佛的心得往目的地走去)的話,就應誦那真言,真言是這樣的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波訶

走吧走吧,與我一起到快樂的彼岸,用諸多法門修行到達彼岸,悟道圓滿完成。

趕快加入粉絲團,按讚不定時有好文好康分享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給個及讚,讓更多人得到善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