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路流傳 

一九八七年的一個夏日午後,我和朋友從圓山附近一處西餐廳出來,臨時扯到一點話題,就在路邊多聊了幾句才上計程車。陽光很亮,亮得人心情很愉快。

我說:「麻煩你到松山機場。」

那時我在中國生產力中心工作。中國生產力中心坐落在松山機場旁邊,外貿協會第二館的二樓,和計程車司機說起來,總是要多費口舌。所以通常我就省點力氣,只說是松山機場,等快要到了再告訴他如此這般。

這位司機先生卻沒什麼停頓地回了我一句:「噢,那你是要去外貿協會二館嘍。」

我驚奇地坐直了身體。

一般而言,司機聽到我要去松山機場,如果要接腔,通常都會反問是要去哪一家航空公司。華航?復興?

從沒有人會聯想到外貿協會,或二館。

我問他為什麼會認為我是要去外貿協會二館。

他回答:「因為我看你沒帶什麼行李,並且又和朋友聊天聊了好一陣,一點都不像是要搭飛機的樣子。」

我問他怎麼知道我聊天聊了好一陣子。

他說:剛才在接我上車之前,他其實已經在我身邊過去了一次。因為看我在和朋友聊天,並且不像馬上要停止的樣子,又看到前面有個公車站牌旁邊站了些人,所以就先開過去看看能不能攬到客人。結果沒有,於是他又繞了回來,我上車了。

我這才想起先前的確有輛計程車速度很慢地滑過我們身邊。

「你既然不是去搭飛機,去松山機場,手裡還拿一本英文雜誌,當然應該是去外貿協會嘍。」他在後照鏡裡望著我笑,接著又說道,「其實,這也沒什麼啦。有一次,我在福華飯店門口接到一位女士,她上車還沒告訴我要去哪裡,我就說中她是要去圓山飯店。」我看不到他的相貌,也不覺得眼神有太特別的地方。但顯然地,我碰上一個高手。

遇到高手,當然要好好請教。

當時一名計程車司機的一個月收入,大約是三萬元左右。而他,一個月最少可以賺上六萬元。

他的方法很簡單,他住基隆,因此,每天早上他就先從基隆來台北的民生東路附近,那邊的高級住宅多,要搭計程車上班的人也多。
十點左右,他專跑各大飯店門口。外國客戶來台灣,那個時候多半吃完早餐約會,要出門了。
將近中午,他專門注意辦公大樓,因為或是早上出來辦公的人要回公司,或是要出去吃午餐了。
午飯後,他特別在一些快餐型的餐廳附近轉,中午,大家不會吃太多。

兩三點左右,當然是銀行附近,跑三點半的人多。
過了三點半,他喜歡跑郊區,因為接下來快要到下班時間,市區要塞車了。
正式進入下班時間,他就休息,去吃晚飯,因為到處都塞車,不如不跑。
吃完晚飯,他就去一些中餐廳,或是一些休閒娛樂場所看看。這樣,他在九點、十點左右,也就完工,打道回府了。

計程車,是都市人的交通工具。而他,算是把台北人的生活時間和空間給摸透了。

他能輕鬆賺到比同業高一倍的收入,十分合理。

我下車的時候,好像沒給他多少錢。即使多給,也不是小費,而應該是學費吧。

任何行業,任何工作的人,都會追求創意。一直屬於他那個行業,那個工作,某種特立獨行於任何人之外的創意。

多年以來,談到創意,我總忘不了這個司機的故事。

事實上,經由他的故事的啟發,我還嘗試著把創意的成分做了分析。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創意,應該是百分之七十的努力與經驗,百分之二十特立獨行的認知與勇氣,以及最後百分之十的靈光一閃。

大部份人談到創意,談的總是那百分之十的靈光一閃。然而,這是很危險的。事實上,沒有長期浸淫在一個工作裡百分之七十的努力與經驗,就不會產生對這個工作大多數通則與常規的掌握。如果不是掌握了大多數通則與常規,就不會產生百分之二十特立獨行的認知與勇氣。如果沒有驅使自己另類思考與行動的勇氣,就不會逼出最後那百分之十的靈光一閃。

有前面的百分之九十,不見得一定會逼出最後的百分之十,但是沒有前面的百分之九十,一定不會出現最後的百分之十。

如果沒有前面那百分之九十,就突然冒出來的東西,閃歸一閃,但頂多只是天馬行空的點子,算不上是真正的創意。

而真正的創意,要可行,要產生最大的回收。

並且,是可以控制在自我,要什麼時候出現,就什麼時候出現

End...

。。。。。。。。。。。。。。。。。。。。。。。。。。。

我的感想:
同樣是做一門工作,有的人可以做的有聲有色的,有的人則是處處不順。
似乎,我們只要多一點點的"用心",摸清楚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朝著那個目標前進,什麼都不要懼怕,就會成功!
我想,計程車司機可以像他這麼成功的應該不多,凡事都得講求"方法",套一句經典名言:"好的方法讓你上天堂,壞的方法讓你入地獄!"用對方法真的很重要!
用對了方法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用了不對的方法就會讓你事倍功半。

我想請老師要我們解釋"效率"及"效能"有什麼不同?

效率(Efficiency)是Do the thing right,效能(Effectiveness)是Do the right thing。
效率牽涉投入與產出的關係,當然,希望投入越少產量越大,效率也就越高。
但是管理者或業務人員面對有限的資源投入時,應該如何產生最佳的產量,考驗著管理者或業務人員對管理的認知與應用。
然而,在效率之下,還是不足完美達成任務,需要注意的是達成目標與否,也就是追求效能(Effectiveness)才是首要的考量點
彼得杜拉克認為效能比效率還重要,也就是任務的首要工作就是達成目標。但是如果任務達成了,花費過多的耗損與成本,則達成此項任務的目標也不盡完美。

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彼得 杜拉克,《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年

我想這位計程車司機把效率跟效能發揮的淋漓盡致,效率就是用最省力,最省成本的方法達到營利的目的,而效能當然就是"賺到所需的錢"。

我常常因為有的沒有的事情而擾亂我本來應該一心一意達成的目標,效能就是我們的目標要確立,而效率就是我們要用怎麼樣的方法去達成我們的目標。或許我們都把許多事情想的太複雜了!如果我們可以讓心更清明,要達到目標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nny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